【糊的拼音和组词】“糊”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 hú,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一种粘稠的状态或行为。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尤其在描述食物、材料或动作时出现较多。下面将对“糊”的拼音、含义及常见组词进行总结。
一、拼音与基本含义
- 拼音:hú
- 部首:米
- 笔画:13
- 字义:原意是指用米浆或其他液体混合成的粘稠物质,后引申为“混日子”、“模糊不清”等含义。
二、常见组词与解释
组词 | 拼音 | 含义说明 |
糊涂 | hú tu | 形容人头脑不清楚,思维混乱 |
糊弄 | hú nòng | 用不认真或欺骗的方式应付别人 |
糊墙 | hú qiáng | 用纸浆或糊状物贴墙,使墙面平整 |
糊口 | hú kǒu | 谋生,维持生活 |
糊涂虫 | hú tú chóng | 形容做事马虎、不认真的人 |
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形容事情处理得不清不楚 |
糊片 | hú piàn | 用纸浆制成的薄片,用于糊墙或包装 |
糊剂 | hú jì | 一种用于粘贴的液体材料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糊”字多用于口语表达,尤其是在描述人的状态或行为时较为常见。例如,“他总是糊里糊涂地完成任务”,这句话就体现了“糊”字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糊”在某些情况下也带有贬义色彩,如“糊弄人”通常含有不诚实或敷衍的意思。因此,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
四、总结
“糊”字虽然简单,但在实际语言中用途广泛。掌握其拼音和常用组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方式,并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使用。通过表格形式整理相关词汇,不仅便于记忆,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如需进一步了解“糊”字在古文或方言中的用法,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