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的意思】“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除了自身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财物。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衣裳褴褛,乃曰:‘卿何以不作五斗米?’恭曰:‘我亦无长物。’”意思是王恭回家时穿着破旧的衣服,王大问他为什么不去做官拿俸禄,王恭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身无长物 |
| 拼音 | shēn wú cháng wù |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 释义 | 形容人非常贫穷,除了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的清贫或简朴生活。 |
| 近义词 | 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囊空如洗 |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富甲一方、财大气粗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 场景 | 例句 |
| 描述个人贫困 | 他虽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身无长物却心怀天下。 |
| 表达生活简朴 | 她过着简单的生活,身无长物却活得充实自在。 |
| 评价他人品格 | 他为人正直,身无长物却乐于助人,深受大家敬重。 |
三、文化内涵
“身无长物”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经济状况的词语,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它强调了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在古代文人中,“身无长物”常被用来表达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为“没有特长”
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身无长物”是指“没有特长”,但实际上它的含义是“没有多余的财物”。
2. 误用于现代语境
在现代生活中,“身无长物”更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五、总结
“身无长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经济上的贫穷,也体现了精神上的清高与自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更注重物质条件,但“身无长物”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结语:
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


